学者人生 > 正文
  • 4月24 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张俐娜院士在清华大学蒙明伟科技楼S927做了一场题目为《难溶性大分子低温溶解机理及新材料构建》的报告。

    张俐娜院士针对纤维素、甲壳素等难溶性生物大分子以及合成高分子的溶解利用做出了一系列突出的工作,在国际上最先利用低温条件下氢键易于形成的原理,使用NaOH 和尿素的混合溶液实现了在-12℃低温条件下对纤维素的溶解,并且将得到的纤维素溶液应用到了实际的工作生产当中。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她们将聚苯胺溶解到了NaOH和尿素溶解的纤维素溶液当中。聚苯胺可以和纤维素缠结形成超分子链,利用聚苯胺的导电性,可以用于模拟离子通道并且可用于神经的修复。这一方法也被成功的应用到甲壳素的溶解当中,得到的高分子溶液经过修饰或与其他高分子溶液混合,不仅可以用来制备超级电容器,也能够用于生物体中的骨修复,并且在无土栽培方面也能有很好的性质。、

    张俐娜院士虽然年逾七十,但一直坚持不懈地在科研道路上学习发展,涉及的领域也从高分子物理,逐步扩大到工业生产、生物医药、电极材料等领域,始终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她所做的研究工作也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立足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解决了很多实际困扰了高分子化学家很久的问题。

    来源:清华大学化学系信息周报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