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研究进展
  • 成果转化
  • 科研平台

学科发展论坛:杨化桂教授学术报告(2025年4月11日(周五)15:30,化中C512会议室)

发布时间 :2025-04-07 16:34  来源:

报告题目:光解水晶态材料设计与反应机理研究

报告人:杨化桂教授,华东理工大学

报告时间:2025年4月11日(周五)15:30

报告地点:化中C512

报告人简介:

杨化桂,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霍尼韦尔学者,曾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主要从事光化学能转换功能材料、催化反应和原位表征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包括创制高效捕光材料和器件、开发新型助催化剂、构建原子尺度精确结构调控方法、探索光化学能转换反应机制等。现阶段主要研究兴趣是发展面向氢能及碳循环的人工光合成材料与器件。

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Nat. Energy、Nat. Commun.、Matter、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 Ed.、Adv.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世界专利2项);2017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202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排名第三);2015-2022年连续8年被列入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报告简介:

人工光合成技术可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高效稳定转化,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理想途径,其核心是光化学能转换功能材料。针对光化学能转换功能材料电荷分离效率低、表面催化反应活性差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创了晶态捕光材料“活性晶面设计”这一重要突破性理念,发展了光催化材料的原子尺度精确结构调控和可控制备方法;在国际上首次使用“单原子催化剂”进行光催化析氢,通过原子尺度精确调控材料几何电子结构,发展了单向抑制水分解逆反应的PtO助催化剂、打破析氧反应线性关系的Rh0-Rh3+双功能助催化剂。近期又发展了一种固相合成晶面调控策略,通过固态前驱体再结晶可控制备暴露高活性{111}晶面的SrTiO3单晶光催化剂,实现了高效的光解纯水制氢。

版权所有 ©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武汉珞珈山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4067    邮箱: hxydzb@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