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韩璐(2025年9月29日(周一)15:00,电化学楼Z512会议室)
报告题目:三周期双曲表面——跨学科视角下的结构设计与应用探索
报告人::韩璐 同济大学
报告时间:2025年9月29日(周一)15:00
报告地点:电化学楼Z512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韩璐,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学位,2010年及2011年分别获得斯德哥尔摩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2017年加入同济大学。主要从事介观结构材料设计合成、形成机制及电子显微学结构解析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24),优秀青年基金(2019)、三项面上及青年项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等项目,担任《Science China Chemistry》、《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无机材料学报》青年编委。获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2)。
报告简介:
三周期双曲表面(Triply periodic hyperbolic surface)是由无尽且非自相交周期性负高斯曲率曲面围合而成的复杂三维几何结构,其不但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种生物中(如生物立方膜、蝴蝶翼鳞、甲虫鞘翅等),也大量出现在两亲性分子自组装体系里(如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表面活性剂液晶结构等),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复杂的介观结构之一。三周期双曲表面复杂且高度对称的介观结构赋予了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力学等性质,引领了一系列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是目前化学、材料、物理、数学、生物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我们通过嵌段共聚物与无机物种溶液协同共组装的方法构筑了多种双曲表面无机结构,实现了热力学非平衡态完全光子带隙单金刚石曲面的合成,发现了双曲表面的新结构类型,揭示了组装体系有机/无机界面曲率的变化规律和结构转变中间相态及转变机制。此外,还将介绍双曲表面结构在光学及力学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