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人生 > 正文
  • 5 月 30 日, 武汉大学第一位女院士、化 学家张俐娜受邀出席在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创 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 代表大会。当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国家对战略科技 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 “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目前我国在先进高端 材料研发和生产方面差距甚大”时,张俐娜深 感肩负的压力和责任重大。 张俐娜较早就意识到“基础研究和经济 发展两张皮”的问题。 她一直认为“成果要么 上书架,要么上货架,而不要躺在实验室的试 管架”, 她坚持和企业合作, 做工业生产线, 成为科研转化成应用的一个范本。 2011 年, 她的低温溶解纤维素技术的原始创新成果被 国际上评价为“纤维素加工技术上的一大里 程碑”,并获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成 为半个世纪以来获该奖项的首位中国人。 张俐娜说,跟日益消耗的矿产资源相比, 以农林废弃物、虾壳等为原料通过“绿色”制备技术产生的新材料, 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原料永不枯竭,是全球科学家研究的前沿。世界顶级的《自然》刊物去年专门呼吁科学家进行甲壳素新材料的研发。“湖北武汉把自有特产资源利用好了,有 可能成为这个方面的研究地, 并形成产业 链”。 她说:“湖北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小龙虾出 口基地, 小龙虾经加工后剩下的废弃物约占70%,其中大部分为甲壳素,它能产生巨大附 加值产品, 甚至能转化成工业材料。 举个例 子,未来,虾壳、纤维素等能生产储能材料,做 出能取代锂离子电池的钠离子电池, 这有望 解决汽车等制造产业的某些储能难题;同时, 生物相容性优良的医用材料和废弃物再生利 用生产水处理材料,可解决水污染问题。 ” 张俐娜院士说,许多人做科研喜欢选高精 尖,他们忘记了,科研选择标准第一条应是对 国家是否有用。“32 年前我在日本留学时,一 些日本大学已在研究天然高分子,世界一些著 名公司比如杜邦、孟山也都在做可再生资源生 物大分子研发。 那时起,我就看到这些新能源 的开发前景,对我们国家会有用,因此回国后 一直致力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我认为一个 科学家,应该充满爱心,永远保持科技兴国的爱国情怀。”

    (记者李佳通讯员钟莹)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