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恩师张俐娜院士
在这个无比折腾的鼠年,我们每个人都在漫长的疫情中忍耐着、等待着……谁曾想还未迎来“阳光”洒满大地,却等来了恩师张俐娜院士永远离开我们的噩耗,呜呼哀哉,悲恸万分!我至今仍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张老师在我们的印象里,一直都是那么健康、那么坚强。我总幻想着这是一场噩梦,梦醒了一切还会如故。可是朋友圈和媒体里刷屏的消息,让我无法再欺骗自己,泪水不禁一次次打湿了双眼。
忆往昔,师生间的一幕幕画面开始不断浮现在脑海里,令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与恩师结缘,正是在七年前的今日。彼时,因为仰慕张老师在天然高分子领域的成就,所以我联系到她,并表明了我希望通过申请考核制报考她的博士生。张老师欣然同意后,我便赶往武大参加了由她和天然高分子团队组织的面试。我惊奇地发现,竟然有七位来自武大以外的候选人(包括我),去竞争一个名额。为保证公平公正,张老师让每个人轮流上台介绍自己的科研业绩,其余候选人则在下旁听。待大家汇报完毕后,我十分确信自己应该是排在第二位(于是心里开始默念,除非有两个名额,我才有机会,当然这纯属遐想)。果不其然,张老师把唯一的名额给了排位第一者。第二天,正待我准备离开武汉时,张老师竟然跟我通了电话,她说考虑到我不错的背景和培养潜力,于是向学校领导额外申请了一个名额,真是感激涕零啊。就这样,我幸运地加入到天然高分子大家庭,成为了张老师的学生。
张老师在生活上和蔼可亲,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张奶奶”,但其实作为张老师的学生,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她在科研上的异常严厉。这一点,但凡跟她熟悉的人,都十分清楚,因此并不需要我过多介绍。而我更想从其他角度,去谈谈张老师给我的深刻印象。
一、张老师对学生极其尊重和爱护。记得第一次跟张老师共同进餐时,我欲帮她盛饭时,她及时制止了我,并且很认真地告诉我:“这些都不是你该做的事,你来这里应该专注于科研”。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只是简单的盛饭而已,她竟然都拒绝了。又后来,我们学生所在的办公室新装修完毕,味道较为浓郁,她便把施工方喊到现场,进行呵斥:“你眼前的这些学生,以后都将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你要对他们的身体健康负责”。于是施工方又认真做了改进工作,给大家打造了舒适的学习环境。
二、张老师的时间观念极强,并且想方设法为学生节省时间。比如她在跟我们预约一些会面时,她总会提前告诉我们,她会在何时出现在何地,每次她宁可提前到达等待,也不会让我们去等待,因为她不愿占用我们做实验的时间。再者,当她收到我们的文章初稿后,她便会告诉我们,一周内她会修改好返还给我们。不管她再怎么忙,她从来都不会爽约。正是这样一份坚持和时间意识,使得她在履行好院士的各项职责外,每年可以修改文章20多篇,确保了每个学生的文章都能及时发表出去。
三、张老师经常把我们视作孩子般来对待。张老师的儿女很多时间不在身边,这就使得她经常母爱或者奶奶爱泛滥。比如当我们去她家里取回修改好的手稿时(张老师喜欢用铅笔直接在打印版手稿上修改),她总会提前给我们分装好很多零食和水果,让我们带回实验室吃。多么像慈爱的老奶奶在用零食哄小孩一样啊。每年的元旦,她还会邀请全体师生去她家里聚会,到处都充满了美食和欢声笑语。
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情景还有很多很多……犹如在昨日,又恍若在今日。谁能想到:去年12月份还在告诫我专心做好科研、不要为香港时局所纷扰的那位可爱的人;今年3月份还在告诫我做好居家隔离、远离疫情的那位可爱的人;今年7月份还在为我修改文章的那位可爱的人,竟然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但愿一觉醒来,这都不是真实的,而是梦一场。
香港中文大学杨雪峰
2020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