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保良先生生于1900年,广东龙川人。1922年赴美国留学,就读列度大学、华盛顿加多里大学,1928年获化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1932年任安徽大学教授。1933年起任武汉大学教授,1939年至1942年任化学系主任,1947年任理科研究所所长、《理科季刊》总编辑及中国化学会《化学》编辑等职。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协会。1948年11月当选武汉大学教授会干事。武汉解放后,1949年8月至1952年10月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即校长)。
邬先生在任时期的武大,正逢解放,院系调整,新旧政权交替。邬保良先生在这非常时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在伟大的时代转折中,为武大的发展,呕心沥血,不幸积劳成疾,于1955年1月病逝于东湖疗养院。
邬先生长期从事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精通英、法、德、俄4门外语,著有《化学热力学》、《物理化学》、《原子构造》等;讲授物理化学、无机化学、胶体化学、原子构造等课程。先生讲课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善用比喻,对于讲授艰深的理论深入浅出,深受学生喜爱。
邬先生从1939年起,带领化学系教师开展原子核的形成和原子核静态模型的研究。对原子核理论的研究有独到见解,曾提出“原子能可由重原子分裂或轻原子合成而得出”的理论,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先生高瞻远瞩,胸怀人类社会福祉与未来,曾奋力呼吁利用原子能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