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经专家委员会认定,教育部等三部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
武汉大学此次入选的11个学科为: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化学学科在首轮建设中对标世界一流,注重内涵发展,进一步凝练了学科方向,在合成化学、化学测量学、材料化学、能源化学、生物医用化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学科布局更为科学,化学学科ESI排名保持前1‰,化学学科最新世界排名位列第49位,最新发布的自然指数,化学学科全球排名第25位。
人才培养方面,新增“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分析化学》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清泉计划”公益团队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的饮水条件,彰显责任与担当,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首批进行最高级别认证的理学专业;化学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
师资队伍量质齐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3人,新增院士1人,新增国字号人才25人次,年度“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1人,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1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主持国家重点重大项目30余项;30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高水平期刊(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社会服务重点推进,负责起草了《关于海洋生物质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咨询报告,该报告通过中国科学院呈送国务院,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了智力支持。负责撰写了科技部十三五《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中动力电池的指南,为我国动力电池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贡献化学力量;国际合作有序开展,成立了“纳米生物催化电化学国际联合实验室”、“Sauvage国际分子科学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第一届“索维奇国际分子科学论坛”;教育部“先进能源、信息与医用材料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首轮评估优秀,并获得滚动支持;共有13位老师在24个国际期刊任职。
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化学学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一轮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通过培育战略科学家、重大原创性学术成果、国家级科研平台,学科方向特色将更加鲜明、优势更加明显,学科实力稳步增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掘强基计划、拔尖计划2.0、本硕博贯通培养等机制的特区效应,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流化学人才方阵;夯实基础,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引育并举,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聚焦科学前沿,着力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争取在原始创新、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承担关键领域的重大项目,在“碳中和”、“生命健康”领域贡献化学智慧、化学方案以及化学力量;不断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增进国际合作和交流,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学术影响力;逐步建成世界一流化学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