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卢云浩、张滨、孙乔、朱世捷)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学院本科生第一、第二党支部携手武汉大学工学部社区,于2025年10月29日上午在工学部社区小广场举办“化蕴暖重阳”助老活动,主题为“居家清洁小妙招分享”,以专业所学服务社区老人,传递温暖与关怀。清晨的阳光洒在社区广场,党员们精心布置活动现场,准备好宣传单和小礼物。九点未到,已有不少老人驻足询问,同学们热情相迎,发挥专业优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人们讲解居家清洁的实用技巧。...
(通讯员:曾家昱)10月22日,学校举行第十七届实践风采大赛决赛。我院“泉塘筑梦”支教队成功获评2025年武汉大学实践风采大赛特等奖。此前,在理学部实践风采大赛中,团队凭借扎实的实践成果与动人的支教故事,一路披荆斩棘,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晋级决赛。武汉大学“泉塘筑梦”支教队于2009年成立,秉持“做踏实筑梦者,做纯粹公益人”宗旨,十六年赴多地进行乡村支教,并以暑期支教为平台开展一系列改善当地教育资源的其他工作。团队自主设计和实施丰富多彩的课程,...
(通讯员:唐晖 陈瀚楠)2025年10月16日,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Benjamin List教授做客武汉大学珞珈讲坛第510讲,作题为“烷烃的选择性催化活化”的学术报告。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宋保亮院士会见List教授并为其颁发珞珈讲坛纪念牌。List教授指出,将石油化工早期产品如烷烃、烯烃等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基础化学难题之一。他讲述了基于布朗斯特酸的优势以及酶催化的空间口袋概念,发展手性有机酸催化剂拥有广泛的化学空间,...
近日,《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周强辉/程鸿刚团队在平面手性二茂铁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De Novo" Construction of Planar-Chiral Ferrocenes via Palladium/Chiral Norbornene Cooperative Catalysis”。该工作基于钯/手性降冰片烯(Pd/NBE*)协同催化策略,首次实现了以简单易得的碘代二茂铁为原料高效构建平面手性二茂铁,为平面手性分子的模块化合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技术。...
第十六届全国物理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近日在郑州圆满落幕。本次会议上揭晓了2025年度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系列奖项评选结果,我院戚孝天教授荣膺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新人奖”,授奖原因为:“奖励他在自由基化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理论研究成果:发展位阻-电子效应定量拆分模型,提出金属调控自由基成键新理论,建立自由基缓冲成键新模式。”物理有机化学新人奖是物理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奖项,用以表彰在物理有机化学研究中表现突出、...
近日,《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邓鹤翔教授团队在二维共价有机框架(2D COF)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该研究通过单晶剥离结合扭转堆叠,首次实现了亚胺键2D COF莫尔超晶格的构筑。该论文题为 “超堆叠构建二维共价有机框架单晶的莫尔图案”《Moiré Patterns of Two-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Single Crystals Created by Superstacking》。第一作者为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2021级硕士生易乐智,...
版权所有 ©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武汉珞珈山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4067 邮箱: hxydzb@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