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学校举行纪念查全性院士诞辰100周年主题升旗仪式

发布时间 :2025-04-11 16:21  来源:

(通讯员 蒋莉、曾家昱)4月11日清晨,武汉大学副校长李资远,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校友事务与发展联络处、离退休工作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查全性教授1977奖教金”获奖教师代表,校友代表以及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师生代表等300余人共聚行政楼前,隆重举行升旗仪式,共同纪念查全性院士诞辰100周年。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黄卫华主持升旗仪式。

7时整,伴随着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师生高唱国歌,面向国旗行注目礼。

“我读研期间,查老师并没有直接指导过我,但在我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的5年里,却有幸能常跟随先生左右,出差开会,共室而眠。跟随先生的日子,没有觥筹交错之欢,在简朴和平淡中我领略了什么是纯粹的科学家。”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查全性讲席教授庄林深情回忆了与恩师相处的时光。恳挚动人的文字、声情并茂的讲述,让在场的每一位师生都感受到了查全性院士将毕生心血献给科学、献给教育的赤子之心。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1990级校友、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分享到,在查老师电化学旗帜之下做研究、做产业、报效国家,是一件很光荣、很有趣、很有意义的事情。他时刻铭记查院士85岁生日的嘱咐“应该为解决人类的交通能源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一刻不敢怠忘导师的寄望。

“我1977年出生,在珞珈山上先读书,后教书。能获得‘查全性教授1977奖教金’,于我而言,是无上荣光,更是千钧重担。”“查全性教授1977奖教金”获奖教师代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杜莉讲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站在武大的讲台上满满的幸福感与责任感,并勉励同学们要珍惜在珞珈山上求学的时光,志存高远、心怀家国,舒展凌云之志。

学生代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李英杰表示,我们全体同学将以查院士为榜样,以严谨治学致敬科学精神、追求学术卓越,愿以青春为音符,谱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科学强音!

李资远在讲话中表示,查全性院士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所具备的淡泊名利、提携后学,严谨治学、躬耕不辍的精神特质,不仅是我们的精神遗产,更是我们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不竭精神动力。他对现场师生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传承“勇于破冰”的创新精神,在数智变革中勇闯改革深水区;二是要坚守“知行合一”的科研精神,在机制变革中重塑科研生态;三是要赓续“教育强国”的使命精神,在育人变革中培育时代新人。

活动结束后,师生在行政楼前合影留念。

【师生代表感想】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物理化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 肖巍

查全性先生“实事求是勇于担当”的高尚情操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工作作风是武汉大学优秀文化的生动体现。以查先生精神为代表的武汉大学优秀文化将指引和激励老师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引导教育学生以坚定爱国主义情怀探索国家需求的科学技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遇到的困难,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学识解决困难。传承优秀文化,讲好武大故事,以此向查全性先生致敬。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物理化学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 任佳欣

站在鲜红的国旗下,查全性院士将毕生奉献科学事业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作为我国电化学研究的开拓者,查院士扎根基础研究数十载,不仅在电极过程动力学等领域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以“科教报国”的信念培育出代代英才。我们所在课题组的导师们传承着查院士严谨治学的态度,实验室里每个精准的数据记录、每场激烈的学术讨论,都是老师精神火种的延续。新时代的科研路上,我们定当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科技强国战略,以创新成果致敬这位永远的精神导师!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 顾勰舜:

作为一名参与业余科研、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学生,我虽未涉足电化学领域,却时刻感受着查院士的精神指引。实验中反复失败时,是先生“十年磨一剑”的坚守让我重拾耐心;撰写课题申请书时,是他“破局求新”的胆魄激励我跳出思维定式。科学探索的道路千万条,但追求真理的热忱、服务国家的初心始终相通。或许我们研究的领域不同,但查院士教会我们:实验室的灯多亮一刻,探索的脚步就能多进一步;青年人多一份坚持,国家就多一份希望。作为学生党员,我愿与大家共勉:接过先生手中的灯,踏实前行,让珞珈山的星火永远明亮!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退休教授 陈永言

清晨珞珈山泛起微光,行政楼前国旗升起时,总想起查先生当年夹着讲义走过操场的身影。他是中国电化学开拓者,早年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为国家能源领域积累重要成果;一本《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既是我们案头的经典,更成为无数学子的科研启蒙。这场仪式不单是缅怀,更是传承。他当年以诤言推动教育改革,如今学子们铭记“顶天立地做学问”的叮嘱,随珞珈山风在代代心间回响。先生之风长存,后辈学子定当传承求真精神,在科研路上砥砺前行。

版权所有 ©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武汉珞珈山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4067    邮箱: hxydzb@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