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雷爱文/李武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发表题为“Nickel-catalysed deuteration of benzylic C(sp3)–H bonds using D2O”的研究论文。该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异相镍催化体系,使用重水作为氘源对芳烃苄位C(sp3)–H实现选择性氢氘交换反应。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邱飞羽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雷爱文教授和李武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
2025年5月11日上午,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论文第一批答辩会在文理学部教五楼顺利举行。第一批答辩共有111名本科毕业生参加,其中化学专业68人、应用化学专业27人、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方向16人。答辩分为8个小组同步进行,每组由3位专业教师担任评委。学院领导、督导、答辩评委及全体毕业生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前期通过选题审核、中期检查、论文查重与盲审等环节严格把控论文质量。...
近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唐宏武教授课题组在《ACS Nano》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Optical trapping of a single virus in a host cell based on active-passive calibration for trap stiffness”。武汉大学为论文唯一署名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徐大地为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唐宏武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该研究成功利用光镊技术实现活细胞内单病毒的精准捕获与力学测量,提出"...
为扎实推进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升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研究成效,保证项目高质量实施,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于2025年5月8日组织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阶段性交流报告会。副院长周金平教授,陈才友教授、戚孝天教授、王功伟副教授以及四十余名本科生参加会议。会议由副院长蒋风雷教授主持。 本次交流会议的报告人为2023年、2024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的7名本科生,...
(通讯员聂晓迪)2025年5月3日, 武汉大学第十六届"杰出青年(教职工)"评选结果揭晓,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翁小成教授凭借的出色的教学科研成就和社会服务贡献荣膺此项殊荣。翁小成翁小成教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做“四有”好老师,培养高素质人才。主讲本科生、研究生《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进展》等多门课程,曾获得第五届武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0年),获评“...
2025年4月17日下午,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25年第二次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联席会议在C510会议室顺利召开。学院党委副书记何剑超,研究生辅导员聂晓迪、杨子豪、刘彦铄,各学生党支部书记,党支联学生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聂晓迪主持。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2025年3月12日,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版权所有 ©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武汉珞珈山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4067 邮箱: hxydzb@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