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天然产物全合成-青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 :2024-11-07 10:19  来源:

2024年10月18-20日,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天然产物全合成-青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创隆厅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联合承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翔教授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万谦教授和周强辉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孟令奎老师和程鸿刚老师担任会议秘书。

本次会议得到了全合成领域同行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出席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和制药工业界代表超过300人,其中包括院士、杰青、长江学者30余人。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天然产物全合成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挑战。

在大会开幕式上,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兼药学院院长张勇慧教授和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院长庄林教授分别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张校长对所有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及其同济医学院药学院的历史沿革以及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庄林院长阐述了天然产物全合成作为一门公认的极具活力和挑战的学科,为创新药物的研发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而我国的天然产物全合成在过去的二十年多年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次会议对天然产物化学合成、生物合成、化学生物学、AI辅助的化学合成、工业全合成等领域进行了展示和交流,共设置4个大会报告、23个特邀报告、21个新锐报告和1场圆桌讨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生命过程小分子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俞飚教授作了题为“甘露木聚糖的快速化学合成及对天然抗冻聚糖的结构修正和功能证伪”的大会报告,介绍了通过“俞氏”金催化糖苷化反应高速实现甘露木聚糖的化学合成,并修正了文献报道的天然甘露木聚糖的结构并否定其抗冻活性,为多糖研究需要保持审慎态度提供了范例。北京大学的雷晓光教授作了题为“Transformative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的大会报告,利用化学酶法完成了活性天然产物alchivemycin A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为未来利用化学生物学手段研究alchivemycin A的抗菌以及抗肿瘤的生物作用机制、开发新型药物分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刘文教授作了题为“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及在有机合成方面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提出了基于模版化与非模版化生物合成化学的研究基础,通过实践来诠释“师从于自然、认知于自然、创新于自然”的研究思路。清华大学刘磊教授作了题为“蛋白质人工化学合成”的大会报告,介绍了基于蛋白酰肼氧化激活连接的蛋白质化学合成方法系统,并实现基于酰肼法的蛋白质合成系统性技术的升级和突破,使其更高效覆盖人类的蛋白形态组,展现了合成化学对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本次会议的圆桌讨论环节由余志祥教授和洪然研究员共同主持,邀请了俞飚院士、杨震教授、秦勇教授、刘文教授、雷晓光教授和姜雪峰教授作为讨论嘉宾,设置了两个核心主题“天然产物合成的新使命”和“AI驱动的天然产物合成”。嘉宾们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和激烈的思想碰撞。他们共同回顾了20世纪天然产物全合成的发展历程与传统,讨论了本领域的新趋势和面临的新挑战,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如何为天然产物的发现与合成方法带来变化和发展契机。此次圆桌会议不仅激发了参会者之间的强烈共鸣,更为推动天然产物合成领域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

此外,本次会议设置了“新锐报告奖”和 “优秀墙报奖”,旨在鼓励更多的青年学者和科研团队积极投身全合成研究事业,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推动本领域的创新和发展。经过参会资深专家的权威评选,本次会议最终遴选出了6名“新锐报告奖”和10名“优秀墙报奖”。

在大会闭幕式上,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黄卫华教授发表了致辞,他代表学院对参会的专家、组织者、志愿者、报告人、赞助商和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并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了祝贺。他表示期待未来有更多的青年学者加入该领域,共同探索天然产物全合成的奥秘。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有力地促进了全合成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既凸显了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的重要价值和广阔前景,又展现了我国青年学者的学术风范和创新活力。此外,本次会议还将有力地推动本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离不开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的精心指导,离不开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的鼎力支持,离不开会务组团队成员万谦、周强辉、刘文博、杨旸、曾静、孟令奎、林映甫、程鸿刚、黄阿丹的通力协作,离不开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和赞助商的慷慨赞助。

版权所有 ©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武汉珞珈山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4067    邮箱: hxydzb@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