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武汉大学与新疆塔里木大学“物理化学”同步课堂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 :2025-04-18 16:21  来源:

2025年4月15日上午9时50分,武汉大学教六楼305教室内,一堂跨越3000公里的《物理化学》课程通过智慧树平台同步连线新疆塔里木大学。这不仅是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物理化学”课程的深度推广,更成为中西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生动注脚。

本次同步课堂以“电解与极化作用”为核心主题,由学院刘欲文副教授主讲。课程伊始,刘欲文特别介绍了我国电化学领域的奠基人、武汉大学已故院士査全性先生的学术贡献。他提到,査全性院士在电极过程动力学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为现代电化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至今激励着后辈学子。课程从电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理论框架出发,系统解析了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电解池分解电压及超电势等关键概念,并特别结合査全性院士团队在燃料电池极化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现了理论传承与科技报国的深刻关联。

接着,刘欲文通过生动的实例阐释了极化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电解过程的影响。在讲解"氢超电势"时,他结合电镀工业的实际案例,说明如何利用超电势调控金属析出顺序,使比氢活泼的金属优先还原。过程中,他注重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强调科学探索需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査院士曾言,'科研工作者应像骆驼一样坚韧,在祖国最需要的领域深耕'。如今西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我们更需将论文写在边疆大地上。"这一观点引发两校学子共鸣,课堂通过实时互动平台就"Tafel公式的适用性"、"锂离子电池极化控制"等问题展开讨论,课堂氛围热烈。

课堂尾声,刘欲文以一首自创短诗“樱雨邀驼铃,胡杨护书声;绿洲连樱顶,丝路启新程”作结,寓意教育交流如同丝路一般,跨越时空,连接心灵,带来更多机遇与希望。

作为教育部“慕课西行”计划的参与高校,武汉大学近年来持续向西部高校输送优质课程资源。此次同步课堂不仅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实时共享,更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师生跨区域协作。此次同步课堂是深化中西部高等教育协作的缩影。未来,学院将继续以“慕课西行”为纽带,拓展课程共建、师资培训等多维度合作,推动教育援疆、科技兴疆的进程。通过科技和教育的双轮驱动,武汉大学将与塔里木大学共同携手,书写新时代教育合作的新篇章。

12时整,课程在掌声中结束,而教育协作的“化学反应”仍在持续。当珞珈山的智慧通过云端抵达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条以知识为纽带、以技术为载体的新时代“教育丝路”正熠熠生辉。

版权所有 ©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武汉珞珈山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4067    邮箱: hxydzb@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