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深切缅怀曾云鹗先生

发布时间 :2018-03-20 16:37  来源:


2018年3月1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我们尊敬的曾云鹗教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作为珞珈山下的百岁老人,曾云鹗先生目睹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我国高教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是亲历了武大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壮大,为化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智慧和心血。我们对曾云鹗先生的离去表示沉痛的哀悼,他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长辈,好老师。但是,曾先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作风,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曾先生1915年10月17日出生于湖南省武冈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化学系,1939年获理学学士学位。1939-1942年在兰田师范学院任助教;1942-1953年在湖南大学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代理系主任;1953-1957年赴苏联莫斯科大学化学系深造,师从著名分析化学家阿里马林院士,获副博士学位后来到武汉大学化学系任教。


在莫斯科大学实验室工作


1962年曾云鹗教授和高尚荫院士一道参加广州科技工作会议,亲耳聆听了周恩来总理《论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及陈毅副总理的讲话。同年接受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聘任,担任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组组员,并与其他17位专家一道被聂帅接到家中面授机宜。曾云鹗教授备受鼓舞,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1965年,曾云鹗教授作为中国科学代表团团长,率团出席德国第2届国际纯物质学术报告会。

1965年10月曾云鹗任中国科学代表团团长和高小霞、陈念贻、汪厚基出席民主德国第2届国际纯物质学术报告会


曾云鹗教授先后担任过武大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化学系主任及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等职务。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稀土学会理化检验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兼分析化学组组长等学术职务。还担任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分析化学》常务编委、《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的编委。倡议创办了《分析科学学报》(原名“痕量分析”)并担任了第一任主编。1974年曾云鹗主持召开首届微量技术及痕量分析学术报告会。


1974年曾云鹗主持召开首届微量技术及痕量分析学术报告会


1977年10月,曾云鹗教授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学科规划会议代表,受到时任国家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78年曾云鹗先生晋升为教授,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77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学科规划会议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曾先生初来武大,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当时学校的教学科研条件十分有限,而且科研一直是化学系的弱项,曾先生高瞻远瞩,在当时资金缺乏、硬件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在武汉大学创建了当时全国分析化学学科中唯一的部属研究室——分析化学研究室,全面带动了武汉大学化学系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1978年曾先生参加国家科委化学学科组成立大会


1979年,由曾云鹗教授主持召开了我国第一次全国稀土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稀土事业的发展。同时由武汉大学化学系主编了《稀土元素分析化学》(上下册)和《分光光度分析》等专著,其中《稀土元素分析化学》是我国第一部最完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著,对我国稀土分析和稀土化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982年中国化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庆祝会


曾云鹗教授十分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代表学校出席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主持召开了首届国际华裔学者分析化学研讨会。多次参加国家有关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会议,并积极组织化学系中青年教师参加全国科研攻关,承担稀土分析重大课题,开展稀土元素分析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化学试剂的综合研究。在“稀土新型显色剂、分子光谱分析及稀土色谱分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重要研究成果。曾云鹗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发明奖(三等)3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或三等)5项。


1992年曾先生主持召开了首届国际华裔学者分析化学研讨会


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教生涯中,曾云鹗先生一直倡导“身教为先,为人师表”,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堪称楷模。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曾先生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优良传统教育,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教学相长,以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为主,并十分重视学生创造精神的激发和良好学风的形成。即便已是耄耋之年,曾先生仍然坚持每周至少来实验室二次,风雨无阻,帮助指导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个新的实验进展,甚至论文中的每个标点他都会仔细过问,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1993年10月,曾云鹗教授参加在湖南长沙举行的《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委会第八次会议,会议由第二届编委会主编唐敖庆教授、副主编曾云鹗等共同主持。作为主持人的曾云鹗教授坐了近7个小时的车,晚上到了驻地,接待同行,准备会议资料,一直工作到深夜。当时我是30岁的小伙,与曾云鹗教授合住一个标准间,曾云鹗教授与同行谈话,我在一旁直犯困。那时,曾先生已年近八旬,他严于律己,勤俭节约的作风令人动容。

曾先生“爱生如子,言传身教,桃李天下”,如今,曾先生的弟子中不少已是我国化学领域的学界精英和领军人才。记得有一次,曾先生为了宴请我们这些博士生,全家忙碌了几天,准备了非常丰盛的晚餐,给我们好好地改善了一次伙食。席间欢声笑语,至今念念不忘,其情其景,仿佛就在昨天。

曾云鹗教授宴请进修教师和博士生


曾先生教书育人数十年,他潜心学问,严谨治学,甘当人梯,扶持后学,他这种对事业执着追求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一位化学前辈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格。他的为人、为学堪称楷模,深得学界和同行的敬重。曾先生不愧为老一辈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一代宗师,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格值得我们终身学习。这也正是曾先生留给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湖北省曾授予他“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彰扬曾先生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曾云鹗教授总是那么宽容,豁达。无论是谁需要帮助和支持,不管那人过去怎样对待过自己,他都会一视同仁,尽力而为,他说:“那是历史的原因,不怪他。”每当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烦心事,曾云鹗教授总是淡然笑之:“天下之事,其不如人意者固十常八九”。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的耕耘,没有怨天尤人,只有无私的奉献。这,就是我们尊敬的曾云鹗老师!


曾云鹗教授83岁高龄学习应用电脑


2005年10月29日,曾云鹗教授90华诞庆祝活动暨分析科学进展学术报告会在武汉大学人文馆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吴养洁院士,姚守拙院士,查全性院士,卓仁禧院士,亲临庆祝会场向曾云鹗教授祝寿。武汉大学时任副校长李文鑫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时任党委书记李步海教授、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领导、老师代表及曾先生的学生代表等到会致辞,高度评价了曾云鹗教授对武汉大学化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以及他为教育事业尽心竭力的奉献精神,并向他九十寿辰表示衷心祝贺,同时举行了学术报告会。


2005年10月曾云鹗先生90华诞暨分析科学进展学术报告会


2014年10月17日《曾云鹗教授百岁华诞庆典暨学术报告会》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尔康、董绍俊、俞汝勤、姚守拙、陈洪渊、张玉奎、江桂斌、杨秀荣、张俐娜,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乐晓春等十院士共贺著名化学家曾云鹗期颐之寿。学校和学院领导到会致辞,高度评价曾云鹗对我校及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并送上美好祝福。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及曾云鹗教授的同事、朋友、学生等,也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先生百岁华诞的深情祝福。


曾云鹗教授百岁华诞合影


曾云鹗先生是我国老一辈化学家和教育家,自从苏联留学回国,一直在武汉大学化学系从事分析化学和稀土分析化学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并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奉献给了武汉大学,奉献给了中国的化学教育,为我国分析化学的发展,特别是稀土分析化学的发展,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曾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曾先生的大师风范、为人为学,为我们化学学院广大师生树立了典范,是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继承和发扬好曾先生的这种精神,不断开拓,锐意进取,乐于奉献,追求卓越,以实际行动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努力创造武大化学学科美好的明天!为把武大化学学科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科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作者:何治柯、胡斌)










版权所有 ©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武汉珞珈山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4067    邮箱: hxydzb@whu.edu.cn